等。。。一切處於無形中的靜止,處於有形中不安靜中的安靜。
時間變得很慢,不安感淹沒及覆蓋全身,令人胡思亂想,視野模糊。
等。。。無色。無味。但卻很冷。
等。。。使人變得不安,變得脆弱,變得敏感,變得不由自主,變得質疑自己及懷疑別人。
等。。。將熟悉變得陌生,將思念變成習慣,將無限的期盼變成無盡的失望。
對一些注重「結果」的人來說,「等」是浪費時間。
但對一些注重「過程」的人來說,「等」是成長的經歷。
「遲到」和「等」是一對非常友好的合作伙伴,它們互相照料,互相守候,合作無間,每當「遲到」出現,「等」定必準備就緒,同時存在。
人是矛盾和自私的生物。
我有個非常壞的習慣,我討厭「等待」,但卻偏愛「遲到」。
所以就會出現一個情況:我「遲到」了,要你「等」!
1次OK,2次也罷,3次算了,4次不耐煩,5次「埋怨」出場了。
「埋怨」是一個非常邪惡的情感,它是破壞人間所有關係的催化劑,所以它的出現也是注定用來分化「遲到」和「等」這對孖公仔。
然而,世界就是那美奇妙,一物治一物,若果「埋怨」是每段關係轉壞的破壞者,那麽「耐性」就是每段關係轉壞之前的拯救者。
我曾經有個經歷。
家住藍田的我還在炮台山工作,每天放工相約當時的男朋友在地鐵站等,我們就靠三/四個站的時間(炮台山->北角->油塘->藍田)來見個快面,約定誰先到誰就等,日子耐了,慣性「遲到」的我,讓我的男朋友在月台等了數不清的多少次,而他的面色也有起初的「期盼」到最後的「埋怨」。
記得有次,他因爲等我太耐而發脾氣,當我趕至時,他已先行離去,當時自己一個坐在車水馬龍的月台良久,失去伴隨的驚慌,後悔,原來是那麼絕望,一瞬間,眼睛矇了,眼淚不由自主地掉下來。
「時間」和「理所當然」把「耐性」耗盡,讓「埋怨」乘虛而入,造成的傷口和誤解也越來越深。。。之後他要求我等他,正因如此,我多次獨自坐在月台等待的過程中,尋找了一種自娛的方式,同時也覺悟了一點:
「凡事相向,原來能夠等一個人是一種福氣,而被一個人等待是一種幸福。因爲你知道並相信無論等幾耐,那個人都一定會以某種方式出現在你的面前。」
我分享這個經歷的目的不在於探討情侶相處之道,而是想談一談「等待」背後的藝術美學。
我相信沒有人喜歡「等待」。
而要求別人「等待」是非常自私,無理,沒禮貌,不尊重別人的表現。
但是「等待」就是無時無刻。。。無處不在地。。。以不同方式。。。在不同角色身上。。。以「信念」和「時間」來證明其自身的存在價值。
只要你「相信」或「被知會」「等待的時間性」,多一點「耐性」,少一點「埋怨」,「等待」並不可怕,相反能夠「等待」一位「遲來」而又值得你守候一輩子的人是你的福氣。
最近和聽眾言談間,被反問:「你信『在乎你的人不會讓你等太耐』嗎?」
我信,因爲我始終如一,是一個討厭「等待」的人,在乎我的人當然知道我這條低線,而選擇去尊重,而不是任意踐踏,所以我相信他/她不會讓我等太耐,若果需要我等,他/她也會預先說明時間性,不忍心我在等待的過程中受胡思亂想的折騰,反之亦然!
預祝七夕快樂,不要愛得太「遲」,讓愛你的人「等」得太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