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的藝術美學

等。。。一切處於無形中的靜止,處於有形中不安靜中的安靜。 時間變得很慢,不安感淹沒及覆蓋全身,令人胡思亂想,視野模糊。 等。。。無色。無味。但卻很冷。 等。。。使人變得不安,變得脆弱,變得敏感,變得不由自主,變得質疑自己及懷疑別人。 等。。。將熟悉變得陌生,將思念變成習慣,將無限的期盼變成無盡的失望。 對一些注重「結果」的人來說,「等」是浪費時間。 但對一些注重「過程」的人來說,「等」是成長的經歷。 「遲到」和「等」是一對非常友好的合作伙伴,它們互相照料,互相守候,合作無間,每當「遲到」出現,「等」定必準備就緒,同時存在。 人是矛盾和自私的生物。 我有個非常壞的習慣,我討厭「等待」,但卻偏愛「遲到」。 所以就會出現一個情況:我「遲到」了,要你「等」! 1次OK,2次也罷,3次算了,4次不耐煩,5次「埋怨」出場了。 「埋怨」是一個非常邪惡的情感,它是破壞人間所有關係的催化劑,所以它的出現也是注定用來分化「遲到」和「等」這對孖公仔。 然而,世界就是那美奇妙,一物治一物,若果「埋怨」是每段關係轉壞的破壞者,那麽「耐性」就是每段關係轉壞之前的拯救者。 我曾經有個經歷。 家住藍田的我還在炮台山工作,每天放工相約當時的男朋友在地鐵站等,我們就靠三/四個站的時間(炮台山->北角->油塘->藍田)來見個快面,約定誰先到誰就等,日子耐了,慣性「遲到」的我,讓我的男朋友在月台等了數不清的多少次,而他的面色也有起初的「期盼」到最後的「埋怨」。 記得有次,他因爲等我太耐而發脾氣,當我趕至時,他已先行離去,當時自己一個坐在車水馬龍的月台良久,失去伴隨的驚慌,後悔,原來是那麼絕望,一瞬間,眼睛矇了,眼淚不由自主地掉下來。 「時間」和「理所當然」把「耐性」耗盡,讓「埋怨」乘虛而入,造成的傷口和誤解也越來越深。。。之後他要求我等他,正因如此,我多次獨自坐在月台等待的過程中,尋找了一種自娛的方式,同時也覺悟了一點: 「凡事相向,原來能夠等一個人是一種福氣,而被一個人等待是一種幸福。因爲你知道並相信無論等幾耐,那個人都一定會以某種方式出現在你的面前。」 我分享這個經歷的目的不在於探討情侶相處之道,而是想談一談「等待」背後的藝術美學。…

。情。感。距。離。

在中國男現代詩人中,我最喜歡徐志摩先生,原因很簡單:他不但生得俊俏,而且有才華。在他眾多詩詞文學作品中,我最喜歡《再别康桥》(English: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 「輕輕的我走了,    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 正如我輕輕的來;    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 我輕輕的招手,       …

百變腰袋 Chanel Waist Bag

Waist bag/Belt bag 穿搭可說是近年大行其道,以往腰袋被視為老年人的用品,隨著近年各大品牌在其時裝週中,爭相以腰袋作為穿搭的fashion item,它就被重新定義,一洗老氣, 作為袋袋控和喜歡緊貼潮流的時尚達人,當然也要入手一個,好作往後mix and match之用! 在市場上,有出腰袋的大牌(Gucci, Balenciage, Valentino, Prada, Miu Miu, Fendi, Chole, LV x Supreme, etc.)…

坦白的友情

當我們對一個朋友付出很多感情,最後,大家的關係卻決裂的時候,我們會傷心地告訴自己,以後也不要對朋友投入那麼多的感情。 你愈把他當作知己,你對他的期望也愈高。 你愈付出感情,就不自覺地覺得有些事情是理所當然的。 為了利益而反目,那不值得可惜,經不起利益考驗,證明你沒有付出最真摯的感情。 為了一些原則和誤會而反目,那才是叫人難過的。 那麼,不如不要再對新相識的朋友付出感情。 然而,不付出感情,又怎可能交到朋友? 原來,問題不是我們付出太多感情,而是我們不願意坦白。 你以為不用說得那麼清楚,其實,是有必要的。 你以為不能那麼坦白,其實,有些事情無法解決時,坦白是最好的方法。 我以前不會這樣做,然而,為了不再失去我摯愛的朋友,我以後會坦白。 你不知道怎樣拒絕他的提議,不如坦白告訴他,而不是另外找藉口拒絕他。 你不喜歡他對你做的一些事情,不如坦白告訴他。 你不同意他的觀點,大可坦白說出你的看法。 坦白一點,你可能會交少一些朋友,但你會交多一些真正的朋友。 每個人都需要朋友。 但是,需要歸需要,有和沒有卻是另一回事。 我們可能認識很多很多人,卻感到其中沒有一個是朋友。 就算你有朋友,而你也是一個很珍惜友情的人,但對方沒有這種想法, 彼此的步伐不能一致,你們始終會變得疏遠,到了最後,形同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