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Me?】

人在遇上挫折時,好多時第一個反應是「哈?點解嘅?點解係我嘅?」 這個「Why me」的問題,我曾經在中學和我的弟弟探討過,他的一席話,令當時的我茅塞頓開,獲益良多,時至今日,我仍然記憶猶新。 我記得當年我弟弟是中學二年級,而我是三年級,那天晚上,我弟弟問了我一個問題, 他說:「家姐,你在遇上困難時,你有冇想過:『點解係我?』呢個問題?」 我問:「點解咁問?睇情況啦;如果我突然之間患上絕症,我估我會問,因為我自問冇不良習慣,而爸爸媽媽你又冇問題,咁點解我有呢?」 我弟接著說:「家姐,你唔應該咁講,因為你咁講其實好自私。」 我問:「此話何解?」 我弟回應:「其實我們生存的空間是人和環境中的互動產生出來的不同現象和情境所組成,在這個空間之下有它自然的規律和法則去規管人和環境,以環境為例,不同的地方有其相對應的資源和局限性,就好似美國加州,天氣好好但處於地震帶,日本是島國,島上天然資源不多,但海產資源豐厚等等,這些環境資源和局限性,造成了一系列相對應的人為活動,這些都是因果關係,我們不能改變環境,若果環境有它們的定數,那麼人們的活動亦會因為環境的定數而有一定的定數,就好似澳洲臭氧層有個窿,哪裡的人患上皮膚癌的機會比較高一樣。所以我在想,若果環境的定數是一個固定的數目時,那人的定數也會有一個固定的數目,例如,這個地球一定有30個地方有地震,5000個人有皮膚癌,那麼就會出現一個「不是你,就是他」的局面,所以如果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你問:「為什麼是我?其實同時也隱藏了另一個意思為什麼不是他?」所以當你遇到困難是,如果問:「為什麼是我?」是自私的。」 我聽完後,我沉思了良久, 想的是我弟弟這個假設背後的漏洞,如 所謂的「固有定數」是否真的是固定的? 環境和人會因為時間,文明,科技的改變而影響到所謂的「固有定數」嗎? 若果「定數」不是固定,可以改變,那這句話是否不再自私? 當然不是,這句話自不自私和「固有定數」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只是把解釋具體化而已。 在這裡我們討論的是這句話背後的隱藏意思?所以即使沒有其他因素影響下,這句話也是自私的。 就好像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你可以說這句話簡直是把自私發揮到極致。 因為上天在還沒問過你的意見下,就決定了你這位「(斯)人」,要苦你勞你。 但這不是人生嗎? 對,沒有任何人有資格安排其他人的人生路,但如果一定要有人來承擔一些未知的東西,你願意做那個人嗎?又或者說,如果你不願意,那又會是誰呢? 解決問題的過程是痛苦的,沒有人想面對更多, 但是誰說,做一個普通人,就沒有痛苦呢? … More

【陰。影】

「見過鬼仲唔怕黑咩?」是對【陰影】最直白的形容。 這隻鬼威力和痴力都相當高,只要見過一次,就會跟住你常世, 久不久出來「提醒」一下你。 人活到某個年紀,不多不少總有在某些領域上遇上【陰影】。 今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個人經歷。 這件事發生在2018年5月,點解我會記得那麼清楚?除了因爲我記仇的性格之外,更因為這件事真的好難忘。記。 那年我在美國加州SF讀書,剛巧知道自己將會轉校到LA 繼續升學,一定要在6月回港之前,和當時的同房到LA一趟找房子,礙於我們倆都是新牌仔,而我的同房又是一個膽小而摳的人,她便提議可否找我當時的男朋友代勞,在5月找個Weekend, 一同揸4-5小時車由SF落LA,以我性格,我真的有點不太願意,因爲我討厭麻煩人,再者我太明白我同房「洗人唔洗本」的性格,若然我的男朋友真的同行,他必然糟殃。 當然我男朋友最後還是來了, 而這次行程也不出我所料,我男朋友真的做了「司機」,雖然他對我的同房表面仍是非常恭敬,但對住我,他的一個眼神,再加上幾句「你點解可以同呢個人住咁耐」「我終於明白點解佢冇男朋友啦」,我只能輕輕拍拍他的頭,回上一句「嗯,乖」。 若果你們曾在LA揸過車,就會明白LA出名塞車嚴重,我們回程的時候剛好遇上LA的繁忙時間,而這也正是測試駕駛者有冇「車品」的時候,老實說,由於年少氣盛,我當時的男朋友在此點上,確實有待改善,他的確有點浮燥,再加上連日來我同房使喚累積下的怨氣,他累到一個點,面黑到一個地步,隨時可以爆炸,我坐在旁邊,觀其色變,好想分擔一下他的「累」,也不知從哪裡來的自信,我竟然提議不如我來揸,等他休息一下,我估當時的他真的很累,因為他竟然答應了,於是我便嘗試第一次夜間在5號公路奔馳。 歸心似箭的我,已經忘記了自己是新牌仔,望著熟睡的男朋友和同房, 加上5 號公路是一條直路,夜間並不多車,有的只是寥寥可數的大貨車,所以特別好走,不其然,自己越開越快,快到110了,過了一架又一架大貨車,感覺真爽,我揸的是一架酒紅色Nissan ,快駛有點飄, 就在不經意之下,我失控了,手腳不穩,爲了閃避前方的貨車,我的車呈S的狀態在寬闊的道路上行走,我的大叫聲喚醒了車上的人,我的同房也跟著大叫,在旁的男朋友即時穩住胎盤 ,我才回過神來,只聽見他說「唔駛驚,冇事,換我來揸吧」,那刻我的淚不由自主地流下,原來死亡真的很可怕,原來我真的很怕死,我也很內疚,因為我的不自量力,很可能有機會要他人和我陪葬。 自此之後,【揸車】便成了我的【陰影】,因爲每次一坐上駕駛座上,我都好驚,生和死只在一線之間,一想到,若果當晚,我男朋友沒有及時出手,我可能已經死了,不死也可能殘廢,那現在的我又會以那種狀態,在哪裡活著呢? 面對【 陰影】,有人選擇克服,有人選擇逃避,有人會選擇餘生與它好好相處,承認它的威力,僅記它的提醒,無懼前行。 選擇逃避的人,往往會用「這是天意」來了事。 「命運」和「天意」好多都是人用來修飾自己無能為力的藉口。 我不是不信「命運和天意」,只是我更注重它們背後隱藏的意義。 若果那是命運給我的考驗,我估它想我認清自己性格上的缺憾,做事過急,即使初心是好,但因錯判能力,而弄巧成拙, 也會累己累人。 既然在生死之間, 命運叫我繼續好好活著,那我必需要好好的活著,好好的愛自己和愛別人,事後的半年,我的男朋友便壞了,要討厭一個人,憎恨一個人,數算一個人,對一個記仇的人來說一點難度都沒有,但在此之前想想曾經他對你的好,一次「在你需要他,而他剛好便在」就抵銷你心中的執著了,感激他的及時相救,讓我還活著。 原諒是一生要學習的課題,學習嚴己寬人,多聆聽,多包容,多諒解,會慢慢明白生命中,你遇到每一個人和事,是你今生的功課,令你變得更好,遇上更好,擁有更好的前戲。 若果你還未遇上你心中的最好,那是因爲它仍在你的路上塞緊車,耐性一點,他回來的;又或者你遇來遇去都是類似的人和事,那一定是你的考驗還未過關,學習的功課還未完成,那你可以嘗試用別的方法,換個角度和態度,結果可能出乎你意料之外。 最後,我想說【陰。影】並不可怕,我們之所以可以看到「陰」和「影」,是因為那裡有陽光,只要你願意踏出一步,你就會感受到陽光送你的溫暖!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不知道你們對芝加哥這個名字有什麼感覺? NBA公牛隊?歐巴馬?美國中部?Windy City?冰天雪地?張曦雯? 而對我來說,它曾經是我的夢想,心靈受創後的避難所/療傷地, 現在是我的家,我從新出發,建立事業的地方。 我10歲移民到香港,住在土瓜灣舊樓,每晚做完功課,就望出窗外,看著當時還沒搬走的啟德機場飛機不斷的升降, 就問媽媽:你覺得我會有機會出國留學嗎? 媽媽回:只要你努力讀書,一定可以的。 就這樣,出國留學成了我的目標。 那爲什麼是芝加哥呢?因爲我阿姨,表妹,表姐都是住在那裡,為了可以方便照顧,去芝加哥讀書便順理成章了。 可是,到我20歲時,我想法變了,我不顧家人的反對,決定去美國加州三藩市讀書,但是,到達三藩市的那個晚上,我後悔了,我想家了,我失眠了,我哭了,我想回香港了。 當然,這個想法很快就消失了,要不然就沒有往後的故事了。 既然來留學,當然要進名校,我趁當時還沒有開學,就上網搜索了一番,經過多番的考量之後,我決定讀「Communication」,(因爲我覺得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行業不需要「溝通」這個技能,雖然每一個人天生有嘴巴,但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懂得怎樣說話,當然,現在覺得「Communication」跟本不需要去讀,而是去經歷,透過多與人接觸,交流,互相學習而變得熟能生巧。) 說回來,芝加哥UIUC的「College of Media」當時被列入全國前5名的,而這個系分為3個專科:1) Journalism 2) Advertising  3) Media … More

《再說一次 我愛你!》

我喜歡看電影,但很少看香港電影。 在我記憶看過的香港電影中, 《再說一次 我愛你!》是我的最愛。 幾乎每次重看,都會默默地跟隨電影的節奏而落淚。 《再說一次 我愛你!》是香港巨星劉德華先生自組新公司Focus Film後,首部投資並主演的都市純愛情電影。道出「愛不能遲,愛要及時」,「愛沒有如果,如果愛有如果,我不單想跟你每日說一次,我愛你,而且還會用行動證明我真的好愛好愛你。」 可能因爲我讀大學的時候有修電影的關係,我認爲一套好的電影本身的故事很緊要,其次就是導演的拍攝手法和演員的演技,之後就是燈光,服裝,音樂及特效等等。 而《再說一次 我愛你!》本身的故事敘述對於感性的我來說就相當吸引和有代入感,我彷彿在戲中看到自己曾經的影子。一個駕駛技術很差,刁蠻任性,古靈精怪,眼淺感性, 成熟中帶點幼稚,幼稚中又不失成熟,討厭等待,但又甘願爲了所愛去等待的小女人。 我喜歡文字,不單喜歡閱讀文字,同時亦喜歡用文字去表達自己,文字本身就帶有主觀的思緒,它可以精準,也可以模糊,它可以理性,同時也可以煽情。 戲中阿Sa 飾演的紫晴,是一個喜歡用文字記下生活點滴的小女人,她不喜歡等待,但她仍然甘願等待,家就是她的小宇宙,而老公就是她的全部,所以她甘願等,守候那片屬於她和她老公的小天地。 你可以說她沒有性格,只會圍住老公轉,思緒變化任由她老公主宰,但是沒有性格也是一種性格,而這種「小女人的沒性格」是需要在男人能力的強大下成就出來的。反之亦然。 我相信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沒有性格的,若果一個人可以為另一個人磨掉自己,成爲一個完全迎合對方的人,那麼,那個人一定很愛很愛另一個人,愛到可以沒有自己,就如劉德華先生在《魯豫有約》的訪問中所說:「我的太太比我還愛我自己。」 而同樣地,若果一個男人可以讓一個女人甘願留在家裏,活得像一個公主那樣天真爛漫,無憂無慮,成為別人眼中「沒有性格的小女人」,那她的男人一定是一個非常有魅力,有安全感,有照顧能力和心靈乃至精神強大的人。強大到那個女人什麼都不用去擔心,滿足於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而那個男人亦因為那個女人的快樂而越變強大,這種互相專屬,依賴和信任是多麼的事無忌憚,旁若無人,是溫馨且幸福的。 可惜這種愛情並不平衡,因為愛情最大的敵人是「時間」和「自私」。在戲中,雖然兩人相愛,但重疊的時間很少。到緣盡離別時,你會發現你做得不夠好,不夠多,不夠盡,而最可恨的是你連禰補的機會都沒有。 … More

「等」的藝術美學

等。。。一切處於無形中的靜止,處於有形中不安靜中的安靜。 時間變得很慢,不安感淹沒及覆蓋全身,令人胡思亂想,視野模糊。 等。。。無色。無味。但卻很冷。 等。。。使人變得不安,變得脆弱,變得敏感,變得不由自主,變得質疑自己及懷疑別人。 等。。。將熟悉變得陌生,將思念變成習慣,將無限的期盼變成無盡的失望。 對一些注重「結果」的人來說,「等」是浪費時間。 但對一些注重「過程」的人來說,「等」是成長的經歷。 「遲到」和「等」是一對非常友好的合作伙伴,它們互相照料,互相守候,合作無間,每當「遲到」出現,「等」定必準備就緒,同時存在。 人是矛盾和自私的生物。 我有個非常壞的習慣,我討厭「等待」,但卻偏愛「遲到」。 所以就會出現一個情況:我「遲到」了,要你「等」! 1次OK,2次也罷,3次算了,4次不耐煩,5次「埋怨」出場了。 「埋怨」是一個非常邪惡的情感,它是破壞人間所有關係的催化劑,所以它的出現也是注定用來分化「遲到」和「等」這對孖公仔。 然而,世界就是那美奇妙,一物治一物,若果「埋怨」是每段關係轉壞的破壞者,那麽「耐性」就是每段關係轉壞之前的拯救者。 我曾經有個經歷。 家住藍田的我還在炮台山工作,每天放工相約當時的男朋友在地鐵站等,我們就靠三/四個站的時間(炮台山->北角->油塘->藍田)來見個快面,約定誰先到誰就等,日子耐了,慣性「遲到」的我,讓我的男朋友在月台等了數不清的多少次,而他的面色也有起初的「期盼」到最後的「埋怨」。 記得有次,他因爲等我太耐而發脾氣,當我趕至時,他已先行離去,當時自己一個坐在車水馬龍的月台良久,失去伴隨的驚慌,後悔,原來是那麼絕望,一瞬間,眼睛矇了,眼淚不由自主地掉下來。 「時間」和「理所當然」把「耐性」耗盡,讓「埋怨」乘虛而入,造成的傷口和誤解也越來越深。。。之後他要求我等他,正因如此,我多次獨自坐在月台等待的過程中,尋找了一種自娛的方式,同時也覺悟了一點: 「凡事相向,原來能夠等一個人是一種福氣,而被一個人等待是一種幸福。因爲你知道並相信無論等幾耐,那個人都一定會以某種方式出現在你的面前。」 我分享這個經歷的目的不在於探討情侶相處之道,而是想談一談「等待」背後的藝術美學。 … More